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1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411篇
电工技术   66篇
综合类   778篇
化学工业   211篇
金属工艺   84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2016篇
矿业工程   1088篇
能源动力   109篇
轻工业   69篇
水利工程   714篇
石油天然气   62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篇
冶金工业   104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e of water resources regarding the climate and land‐cover changes in a humid subtropical watershed during the period 1970–2009. A 0.7°C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a 16.3%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were observed. Temperature had a lower increase trend, and precipitation showed definite increasing trend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main trend of land‐cover change was conversion of vegetation and barren lands to developed and crop lands affected by human intervention, and forest and grass to bush/shrub which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natural climate system. Hydrologic responses to climate and land‐cover changes resulted in increases of surface run‐off (15.0%), soil water content (2.7%), evapotranspiration (20.1%) and a decrease in groundwater discharge (9.2%). We found that surface run‐off is relatively stable with precipitation, whereas groundwater discharg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a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land cover, especially land cover brought about by human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指数型分布粗糙面模拟实际的粗糙地面,运用FDTD方法研究了超宽带高斯脉冲电磁波入射粗糙地面时的宽带前向电磁散射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前向散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并与时谐场源激励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粗糙地面高度起伏相关长度、均方根高度,土壤湿度和入射角下前向散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得到了指数型分布粗糙地面的宽带前向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各参数的变化对前向电磁散射系数的影响比较明显,入射波不同极化方式下的前向散射系数也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3.
鄂尔多斯某煤化工厂回用水处理装置主要进水水源为污水处理装置出水、循环水场排污水及脱盐水站的排污水,采用匀质池+高效澄清器+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及反渗透的组合处理工艺,出水用作循环水场补水。本回用水处理装置已经建成运行近1 a,运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4.
该文介绍了高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应用于广州市四间污水厂污泥,通过运行调试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优工况下,各厂污泥有机质降解率均达40%以上,水解后污泥经板框压滤脱水含水率稳定在40%以下,污泥残渣用于制作植草砖。  相似文献   
105.
以9 mol/L硫酸溶解某电镀公司废水处理所产生的酸铜渣(含铜35%~43%),将所得含铜溶液经过滤后作为电解液,采用电解法修复作为阴极的破损碱铜阳极,探讨了阳极类型,电流密度,镀液中硫酸和铜离子含量,以及温度对铜沉积速率的影响。分析了阳极修复前后的纯度和孔隙度,并通过赫尔槽试验对比了修复后的阳极与完好阳极的性能。结果表明,修复后的阳极虽然孔隙度分布不均,但是能够满足碱铜电镀的需要,为处置含铜浓废液、含铜泥渣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6.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形图,为征地拆迁地形测图提供了更高效的测绘方式。本文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河源市征地拆迁项目中,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相关技术流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为项目规划设计、征地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征地拆迁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流域尺度上的城市扩张会对河岸带生境产生显著的 负面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何种用地模式能更有效地支持河岸带 生物多样性。以汉江小流域武汉段为研究对象,从用地强度、 形态和布局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用地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根 据河岸带生境结构及其联系构建城市河岸带生境质量评价体 系。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探究子流域水平 上的城市用地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 地紧凑度提升,河岸带综合生境质量显著降低;开发利用强 度、居住用地占比及土地利用混合度是致使河岸带生境变差的 主导因子;用地形态与布局的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质量的影 响不显著,且分形维度指数与河岸带生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证明了在同等开发强度下,提升城市用地形态与布局紧凑 度是协同城市化与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8.
寺院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丰富多样。对其中寺院农业经济的运行方式、土地的主要来源等进行梳理,并研究其对区域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寺院农业经济的开展,1)国土空间上的农业区加速扩张到浅山丘陵地带、农牧交界地区及以外和沙洲、滩涂区域,扩大农耕区的同时改变了区域景观格局;2)形成特殊的空间格局,农业呈斑块态而非大面积耕作区的基质态;3)实行农、林、牧等多功能化的土地利用方式;4)某一植被群落面积相对较小,而植被群落类型则相对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9.
韦菁  范昕宇 《中国园林》2021,37(4):116-121
滨海盐碱地绿化除了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更重要的是选择适生植物,尤其在项目初期,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减少人为干预,符合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更自然生态。以金山围填海项目为例,利用项目围堤、吹填之际,在临近的鹦鹉洲湿地试验区开展适生植物筛选研究,定期观察、记录苗木生长情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栽种在盐碱地上的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生长的苗木,为金山围填海项目的后续绿化建设及其他滨海盐碱地绿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沈中健  曾坚  任兰红 《中国园林》2021,37(3):100-105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凸显;RLST较高的区域多为耕地、建设用地,RLST较低的区域多为绿地、水体;在类型层面,绿地的景观类型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与相对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与RLST呈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与RLST均呈正相关;在景观层面,景观分割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浓均匀度指数与RLST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大、聚集度高的景观类型,如耕地、绿地、建设用地对RLST影响显著。随着城区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加强,而耕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不断减弱;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作用与不同景观类型总体的结构组分及空间构型有关。随着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